營養101: 熱量與代謝

NUTRITION 101

3/15/2021

之前與大家簡介了宏量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維他命、礦物質),今次和大家探討由宏量營養素產生並維持身體活動的重要物質 – 熱量。

熱量的國際單位是焦耳 (Joule),不過我們對卡路里 (calories) 比較熟悉,基本上1大卡 (1 kcal) 相等於4.184 的千焦耳 (kJ),而食物經消化後所產生的能量亦有所不同:每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能提供4 kcal、每克脂肪能提供 9 kcal、每克酒精能提供 7 kcal。

一般成年人每日消耗的熱量大約是2000 kcal,那我們每日的熱量都消耗到那裡呢? 大約60-70%的總熱量消耗在基礎代謝 (Basal Metabolic Rate, BMR) 上面,是生存的必須的熱量,包括維持體溫、器官功能、肌肉收縮、新陳代謝等等生理功能,其次是非運動性生熱反應 (Non 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NEAT),主要關乎職業、休閒活動 (例如打掃)、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動 (例如行路和上落樓梯) 以及無意識/自發活動 (例如打冷震) ,約佔15-50%的總熱量消耗,另外是運動消耗 (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EAT),根據不同的運動強度,佔15-30%的總熱量消耗,最後是食物生熱效應 (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佔8-15%的總熱量消耗,然而,並不是每一種營養素的效應都一樣,蛋白質為攝取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為6-8%,脂肪為2-3%。

身體要使用從食物所產生的熱量,必須要透過代謝,轉換為體內共通的能量”貨幣”,即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而宏量營養素透過代謝提供能量的途徑亦有所不同。

碳水化合物經消化後,成為葡萄糖 (glucose),然後經過糖解作用 (glycolysis) ,進入檸檬酸循環 (TCA Cycle) 產生能量或者在無氧環境下 (例如骨骼肌) 產生乳酸 (Lactate)。脂肪經消化後,拆解成為脂肪酸 (fatty acid),然後透過 β-oxidation,進入檸檬酸循環產生能量或者因某些原因 (例如禁食、未經妥善控制的1型糖尿病) 而產生酮體 (Ketone bodies)。蛋白質經消化後,成為胺基酸 (amino acid) ,一般不會成為能量使用,而是用來製造肌肉、內臟、抗體和酶等等,只有當身體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 (例如低碳節食減肥) ,體內儲存量亦不足的情況下,除了燃燒脂肪提供能量外,身體亦會優先將蛋白質轉為葡萄糖提供能量。因此,不恰當的節食減肥不但會減少體脂肪,同時亦會減少肌肉量,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最終體重迅速反彈,稱為溜溜球效應 (yo-yo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