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101: 食物添加劑

NUTRITION 101

5/24/2021

現今社會食物添加劑無所不在,一般人認為,食物添加劑全部都是壞東西,對人體有害。究竟事實又是如何呢? 今篇和大家一齊簡單探討一下吧。

食物添加劑是指食物製造或加工過程中所加人的天然/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根據香港法例第132W章《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規定,食物添加劑並不包括增強食物養份的維他命和礦物質、酵母或酵母精、發酵劑、食物蛋白質任何水解作用或自溶作用的全部產品、麥芽或麥芽精、或用以調味的鹽、香草或香料等。食物添加劑的主要用途包括延長食物的貯存時間、增加味道/香味、改善顏色賣相、促進食物的外觀和保存或增加食物的營養價值、使食物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及貯存更方便等等。

食物添加劑種類繁多,食物法典委員會把它們分為23個類別,包括酸味劑、酸度調節劑、抗拮劑、消泡劑、抗氧化劑、增體劑、色素、護色劑、乳化劑、乳化鹽、固化劑、增味劑、麵粉處理劑、發泡劑、膠凝劑、上光劑、水分保持劑、防腐劑、推進劑、膨脹劑、穩定劑、甜味劑和增稠劑。然而,不少食物添加劑的名稱冗長,製造商可以使用食物添加劑國際編碼系統的識別編號或者歐洲聯盟編碼(在國際編碼系統的識別編號前加上”E”字首)以標示食物中所含的添加劑,食物添加劑一覽表可於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查閱 (https://www.cfs.gov.hk/tc_chi/whatsnew/whatsnew_fstr/whatsnew_fstr_food_additives_list.html)

至於食物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一般而言,這些食物添加劑的使用受到法例嚴格管制,在食物的保存和調味等功能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況且,日常生活中如果多樣化地攝取飲食,其實都很難讓單一添加物累積到足以傷害人體的劑量。想進一步了解日常攝取某類食物添加劑的安全上限,可以參考日本厚生勞省的資料。(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kenkou_iryou/shokuhin/syokuten/sesshu/index.html)

最後,想和大家談論一下”天然”的迷思。你可能聽過” 加工食品有許多不知道的成分”、” 天然食物比加工食品好”、” 要吃食物不要吃食品”等等理論,結果導致大家爭相搶購一切有關”天然”的東西,將所有加工食物妖魔化,其實在我眼中是不必要的偏見。

首先,”天然” 並不等於”有機”,有機食品是指生產、處理、加工到銷售階段,按照有機標準生產,並經來源地認證機構或管理當局認證,而天然則是商業行銷手法其中一種 Gimmick,因此警惕我們要仔細分析食品的成份標籤。各國有機認證的Logo可以在以下網址查閱 (https://organicandyourhealth.com/organic-product-logo/)

其次,在食物安全及衛生方面,”天然”並不比”加工食品”好,舉個例子,黃豆夠天然吧? 但它本身含有胰蛋白抑制成分 (Trypsin Inhibitors),會阻礙胰蛋白酶 (Trypsin) 功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要透過”加工程序” (加熱) 去破壞胰蛋白抑制成分;雞蛋夠天然吧? 但生雞蛋白含有抗生物素蛋白 (Avidin),會阻礙人體吸收生物素 (biotin),需要透過加熱才能消除,另外,雞蛋如無經過洗選過程這一加工步驟,可能會受到雞糞與細菌的污染 (因為雞蛋是由泄殖腔生出來,而雞的泄殖腔是生殖道、腸道、尿道的共用出口),細菌中的沙門氏菌更可使人致病。

因此,不要一味盲目地去追求聲稱 ”天然” 的食物,停一停諗一諗究竟是否值得你選購? 在加工過程是破壞還是增加營養價值? 食品安全方面有沒有提升/改善? 至於有機食物,並不代表無使用過農藥/沒有農藥殘留 (有機農藥及肥料仍然可以使用),營養方面與一般食物的營養成分差異不大,不過有機耕作不能使用有害的化學農藥、除草劑、抗生素等等,確實能避免攝取這些有害物質,選購與否留待大家自行思考。